【編者按】近年來,在集團向海圖強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,涌現一批勇于開拓、實干擔當的先鋒,他們有的在項目現場、業務一線奮勇爭先,也有的在管理支持、黨務工作中創造精彩。今天,我們“身邊的榜樣”系列報道,聚焦這樣的一群奮斗者、服務者、貢獻者,一起見賢思齊學榜樣,勇立潮頭爭先鋒,讓更多人看見這些可敬可愛的身影,讓更多星光匯聚成璀璨風景,以此激勵更多沿海奮斗者們做出更大貢獻。
夏杰:“黨務先鋒”勇突破
有業務研討,有思想交流,他的辦公室總有熱烈的討論,自2021年任職以來,夏杰堅持以“黨建引領業務、服務賦能發展”,在推動公司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上不斷突破創新。
2023年,夏杰帶領團隊調研發現公司黨建工作抓手不足、干部隊伍爭先意識有待提升,如部分黨員干部更專注業務,對黨建工作缺乏足夠的認識,組織生活參與度不足。
瞄準問題根源,在黨員教育管理中,夏杰牽頭建立一把“標尺”,探索建立“黨員先鋒指數”管理機制。以“黨建引領、服務發展、爭做先鋒、接續奮斗”為原則,突出激勵導向、業務導向,通過簡便、量化的“數值”形式考察黨員日常作用發揮情況,推動黨員“等著干”變為“比著干”。
如春風吹皺一池綠水,這一機制很快激活了黨員隊伍的活力,黨員主動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明顯提升。公司順勢結合創新中心建設、海洋產業基金組建等重點任務攻堅,組建了8支“黨員先鋒隊”。在“先鋒指數”的激勵下,攻堅任務取得有力突破。這一舉措在集團黨建創新案例評選中獲一等獎,相關經驗還被《黨的生活》關注報道。
“做黨務工作,說到底是做‘人’的工作,要讓每顆‘螺絲釘’都迸發能量。”如何持續激發黨員干部擔當作為?夏杰帶著這個“沒有結期的課題”,帶領團隊走訪了相關省屬國有企業,深入借鑒團隊建設的有益經驗,結合主業發展的特點與需要,逐步摸索出一套適合公司發展的團隊建設路子。
針對青年員工反映的成長需求,推行“青年業務導師制”,為20余名青年員工配備經驗豐富的業務導師,舉辦“投資大講堂”30余期,提高員工綜合素質;針對中層管理人員,協助黨委組織競聘,推動“干部能上能下、員工能進能出、收入能增能減”良性循環。這一系列的舉措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。
勇于突破,敢于創新,始終將凝聚人心、匯聚力量視為自己的肩頭重任,這是我們的黨務工作先鋒夏杰。
朱世清:扎根黨建沃土
在土地主業板塊,有這樣一位黨務工作者:他懷著滿腔工作熱情,扎根在黨建與主業融合一線,深耕黨建“沃土”促發展。他就是集團優秀黨務工作者朱世清同志。
2022年以來,朱世清牽頭制定黨建紀檢相關制度、工作方案等50余項,推動公司黨務工作落地落實見行見效。他牽頭打造土地主業“逐夢沃土·紅韻領航”黨建品牌,細化黨員先鋒指數、支部“爭星晉級”等舉措,著力推動黨建服務發展、服務大局。基于實踐經驗總結,公司有4項黨建工作案例在集團黨建工作創新典型案例評選獲獎。三年以來,他撰寫或組織撰寫的黨建信息稿50余篇,記錄沿海土地事業發展的歷程,傳遞沿海人向土地要效益的奮進力量。
項目推進到哪里,黨務工作就要服務保障到哪里。他牽頭在金湖、小海項目中開展“黨建引領聚合力 三個一線保節點”攻堅會戰,組建黨員突擊隊、先鋒崗,設立黨員責任區,他和項目一線同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有效推動解決重大項目建設中的痛點和難點。
作為小海全域項目的負責人,項目實施中面臨多方訴求,他認真分析項目所涉村情、路情,多種途徑強化溝通和矛盾協調,通過開展“村企共建”,以黨建聯建協同各方,有力化解征遷難題,推動實現流轉約9000余畝耕地。作為公司紀委辦的負責人,朱世清牽頭落實巡察整改要求,組織開展工作任務執行情況督查,聚焦內控管理、工程招標等開展專項監督10余次,為主業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力量。
陳杰:業務鏈上建支部
“把支部建在業務鏈上”,黨旗飄揚在市場開拓前沿,在杭州蘇食肉品有限公司的發展征程中,支部書記陳杰以新思維破解黨建業務難題,以企業發展成效書寫著黨建業務相融互促的生動實踐。
2023年是杭州公司最艱難的時期,面對白熱化的競爭洗禮,公司效益連續下滑。企業生存警報拉響,陳杰同志組織支部黨員進行頭腦風暴,集思廣益,尋找破局之法。他召開支部會議,帶領黨員們學習“新發展理念”,以此作為市場策略研討會的“指揮棒”。
跳出傳統批發思維,聚焦當前消費趨勢,他帶隊反復探索找到適合公司發展的渠道及產品升級策略。面對“黑豬氣調包裝”創新升級的迫切需求,陳杰組建“黨員攻堅專班”,帶領團隊加班加點市場調研,聯動產供銷鏈條策劃推動黑豬氣調包裝營銷推廣。經過不懈努力,公司獲得盒馬鮮生、小象電商和三江超市連鎖渠道的合作機會,扭轉了經營困難局面。
陳杰同志深知企業發展長青必須涵養好健康向上文化。他創新打造“三個一”紅色育人工程:每月一次“車間微黨課”、每季度一場“老黨員講故事”、每年一輪“紅色基地研學”,讓員工在耳濡目染中傳承黨的奮斗精神。諸暨茂陽學校配送任務的攻堅時刻,生產線因突發訂單面臨24小時連軸轉的壓力時,陳杰和黨員同志們沖鋒在前,員工們也紛紛主動加班,確保了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。
安海光:我是工地一面旗
灌溉用水源源不斷涌出,轟隆隆的水流聲聽起來卻親切無比,從在新建的泵站看,田地仿佛隨水流鋪上沉甸甸的稻穗。這是建設者的美好時光,為這一刻,安海光和建設團隊努力半年,把黨員的旗幟穩穩地扛起在工地一線。
“三夏節點就是命令,黨員必須沖鋒在前!”泵站開始動土施工那一刻,安海光就給自己立下軍令狀。金海片2號西泵站是射陽分公司1萬畝農田唯一灌溉泵站,三夏種植用水之前必須完工并具備灌溉條件。為完成進度目標,他堅持動態分析進度偏差,優化施工工序,提前準備施工材料、合理增加人工機械投入,最終,泵站提前5天完成試運行,趕上了水稻灌溉的“黃金期”。
工程施工前期準備中,他主動學習鉆研施工圖紙,結合專業知識將質量控制、安全管理、進度計劃要點自行制作成工程管理手冊,這本手冊成為了“施工指南”。他說“圖紙就是工程的‘指南針’,吃透了才能不跑偏。”
“抓質量,就是守底線。”工地上的安海光,總背著工具包穿梭在鋼筋水泥間:量鋼筋間距時,游標卡尺卡得嚴絲合縫;查混凝土強度時,回彈儀的數值要反復核對三遍。一次檢查中,他發現一處鋼筋綁扎間距超出規范2厘米,當即要求停工整改。施工隊負責人想“通融”:“差一點不影響大局。”他據理力爭“圖紙上的數字,就是質量的保障線,差一絲都不行!”直到工人按標準重新綁扎完畢,他復查確認后,才在驗收單上鄭重簽字。
建管中心黨支部成立以來,安海光作為骨干黨員,負責5個農業工程代建管理工作,施工期間零質量安全事故,項目運行穩定。“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”,安海光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樹立了黨員的旗幟。